传统早点摊生存经 油条不用“复炸油”贵也不愁卖
草根摊点经营不易,传统早餐美味难觅。这其中固然有城市变化等客观因素,也与传统早点自身存在的问题有关。
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作用,草根早餐想要继续生存下去,不是抱守着“传统”被动等待援助就能实现。面对现有的困难,只有那些既能继承老技艺的基因,又吸收了现代经营的理念,向内挖掘自身优势,向外拓展广阔市场,提升自我的“草根”才能在时代变化发展中行得稳当。
保证了食品安全就不愁没生意
在小木桥农贸市场前,有家油条店非常火,每天早晨小小的店面前都聚集了不少人。店主老吴说,他的生意之所以好,是因为卖的不仅是油条,更是放心。
据了解,该店的明星产品为无矾油条,价格并不便宜,但因保证绝不使用“复炸油”和“地沟油”,反而受到市民追捧。老吴说,店里使用的都是品牌的 一级大豆油,使用的面粉也挑质量好的,成本提高了,售价自然也要贵一些。但店内油条安全、卫生的口碑树立起来后,慕名而来的顾客越来越多,生意比其他的油 条摊位都要好。“一天卖几千根不成问题,销量上去了,总收入还是增加的。”
“很多早餐摊点为节约成本,选用劣质油和食材,甚至把没卖完的早点隔天再卖,反而砸了自己的招牌。”老吴认为,传统早餐还是很受欢迎的,只要把食品安全问题解决好,就不愁没生意做。
市商务局有关负责人也建议,传统早餐摊点应该要重视食品安全问题,不光要做到味道好,还要注意用餐环境、选材标准、个人卫生等,从观念到设备迅速升级,才能跟得上时代的发展和要求。
吃食做得好也还要得会“吆喝”
在水秀新村距凌阿姨的摊位不远,有一家开了七八年的早餐铺子生意也很不错,名叫老刘咸浆店。直到现在,这家店的豆浆还是用黄豆磨的传统豆浆,配上虾米、酱油、榨菜、油条,要喝上这样满满一碗醇香的咸豆浆,只需花上一元钱,店外的五六张桌椅常常坐满了食客。
不过,与“凌阿姨粢饭团”的超高知名度相比,老刘咸浆要低调不少。虽然也是风味绝佳且价格亲民,但除了周边居民交口称赞,出了新村就鲜有人知道。这也暴露出草根早点在发展过程中缺少开拓市场、品牌化经营的意识。
像“老刘咸豆浆”这样的传统草根早点摊,多是家庭作坊式经营,经过多年的发展,名气已经不小。但是在经营管理上一如老式早餐的制法、味道那样传 统,明明有很受市场欢迎的产品却囿于一隅。专家认为,草根早点要进一步做大做强,尤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习借鉴新的商业模式,特别要加强市场营销。
这方面,凌阿姨可谓走在了前面。她为粢饭团专门制作了名片,注册了微博,用各种时髦的方法为自己的产品“吆喝”,还通过预订、外送服务扩大了覆盖半径让更多人知晓。不仅如此,在儿子的建议下,还将“凌阿姨粢饭团”进行了商标注册,真正把粢饭团做出了品牌。
单打独斗不如学会“抱团”发展
本土美食家都大明教授认为,草根早点发展中遇到的困境,首要就是资金不足,其中的大头是房租成本猛增。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,正是一些老新村、边缘地区低廉的房租,维持着诸多草根早点的小本生意,保证着传统小吃手艺的延续。
但从城市管理角度来讲,不少传统早点摊位本身比较脏乱,又多位于老旧新村、道路两侧,不仅卫生堪忧、影响市容,还会带来很多安全隐患。因此,把摊点引入室内经营,变作坊生产为现代化标准生产是必然趋势。
“传统草根早点也要适应社会的发展才能生存下去。”有专家建言,不能一味靠堵,也要人性化的疏导。不妨借鉴上海、武汉等地经验,政府有规划地将这些草根摊点引导到周边支路,设立固定的营业场所,并加强统一管理,形成集聚效应,引导“草根部队”走向正规化、标准化。
同时,传统早点的经营者在经营理念、营销方式上尽快与市场接轨。比如,条件成熟的情况下,可选择与一些有实力的品牌餐饮企业合作,通过品牌授 权、连锁经营、规模化生产和统筹经营的方式来解决市场需求与经营成本的矛盾,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草根早点市场生存能力,也能在相当大程度上保证了传统手艺不 失传,让更多传统早餐摊点换个形式更好地生存下去。